蕭銘楷 BMW Designworks上海設計工作室前創(chuàng)意設計中心總監(jiān)。華碩任職期間,拿下華人設計師的第一座德國 iF 金獎(素有工業(yè)設計界的奧斯卡獎),之后陸續(xù)帶領 ASUS 以及 PEGA D&E 團隊每年獲得德國 iF 和 Reddot 紅點以及日本 Gmark 等等獎項,也讓華碩品牌開始以設計品味聞名于消費者。
蕭銘楷
得獎,更大的意義在降低內部溝通成本
提到蕭銘楷(Kyle),大多數(shù)媒體報導都把焦點放在「得獎」。其中最耀眼的莫過 2005 年任職華碩期間,拿下華人設計師的第一座德國 iF 金獎。那年 iF 正好 50 週年,華碩、蘋果、愛普生同時上臺,更顯意義非凡。
Kyle說,本來就喜歡嘗試不一樣的材質。得獎的 W1 是全世界第一臺用了碳纖維的筆電,不僅觸感好、重量比同級產品輕 15%,更可貴的是,還考慮到保固強度,間接降低公司后續(xù)維修成本。這款之后,又將皮革、竹子用在筆電上,同樣量產化,業(yè)務單位認為有賣點,還蠻喜歡賣的。
本以為話題會繼續(xù)談創(chuàng)作理念,或者修改過程裡的艱辛故事,沒有,差不多就這樣,話鋒一轉,講「溝通」。得獎以后,對外,公司有好的宣傳;對內,上層更愿意傾聽設計的意見,包括橫向的業(yè)務、行銷、制造部門也比較容易形成共識,無形中降低了內部溝通成本。
榮獲德國 iF 金獎的 ASUS W1
榮獲德國 iF 金獎的 ASUS W1
設計出身,能管工廠人資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EMBA。論背景,Kyle 是不折不扣的設計人,成大工業(yè)設計系畢業(yè),到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(Pratt Institute),中間去了丹麥念家具設計,后被普瑞特的教授勸說,又回紐約念完。學業(yè)一路都與設計有關,研究所畢業(yè)后留在美國,為兒童博物館做展示設計。 2001 年碰上 911 事件,他苦笑工作還在但公司不在了,于是回到臺灣。
2002 年華碩找人,他應征進去,成為全集團第 8 位設計師,和后來數(shù)百人大編制不可同日而語。2005 年得 iF 獎以后,受命開辦創(chuàng)意中心(Innovation Lab),隔年就到上海成立分部。Kyle 提到,06 年一邊要開展中國事業(yè),一邊要做 LBS(Location Based Service)和車用資訊娛樂系統(tǒng)(In-Vehicle Infotainment system)兩個大題目,角色從設計者開始轉為管理者。
2008 年,華碩、和碩分家,他選擇留在上海,隨童子賢創(chuàng)立 PEGA D&E,與和碩形成 Design – Manufacture – Service 的一條龍體系。這條龍的龍頭,在設計部分同時拉開兩條線,一條對內部服務,如同華碩、明基、宏基的設計部門,做深;另一條對外接案,做設計服務,在拓展經驗時,也有機會為制造端找新客戶,做廣。有時,碰到資金不夠但具潛力的新創(chuàng)公司,則采取「設計換股」方式成為股東。整體來看,與其說設計,不如說更接近 NPI(New Product Introduction,介于制造工廠與研發(fā)單位之間的橋梁)。
逐漸由勞方往資方移動的路上,2010 年,被公司派去念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EMBA,每個月回臺北一周,順帶照看臺北設計中心。當時臺北、上海、北京共有 100 多個設計師,服務內、外客戶,九陽就是其中之一。
2012 年,中歐一畢業(yè),隨即調任昌碩科技總經理特助,又是多線發(fā)展:
2015 年,幾乎搭直升機般的職場發(fā)展,因為一場滑雪意外暫停。休養(yǎng)期間,BMW 找上門。因為喜歡車,也因為在 IT 大廠待了 10 多年,想換個環(huán)境,就順勢轉換跑道。Kyle 表示,BMW 找上他的原因,正是 2006 年做車用資訊娛樂系統(tǒng)的機緣,對他預見未來發(fā)展的能力很有興趣,他自承好奇心重,玩的東西多,觸類旁通,自然整合的結果。
筆記本設計手稿
制造思維 vs. 設計思維:假如大家不開車了,干嘛還要甩尾呢?
他舉汽車的例子,汽車設計一個周期要 7 年,與手機大不同,我們現(xiàn)在看的車子,是 7 年前研發(fā)設計的;同樣地,現(xiàn)在要設計什么,得往后面 7 年去想。時代變化很快,汽車大廠很難想像忽然有一天要擔心做手機的(小米)、做電視的(樂視)變成競爭對手。
共享經濟時代, Uber 也可以來制造汽車,不用很好的引擎和底盤,只要坐起來舒服就好,當大家都不開車的時候,干嘛要甩尾呢?這就是制造思維和設計思維的差別,規(guī)格漂亮不等于就是消費者要的。就像幾年前,臺灣的手機代工廠覺得小米規(guī)格不怎么樣,可是它卻滿足了某一大群人的需要,就能吃下一塊市場。
要更謙卑地知道客人要什么
話說滿足需求,做調研、發(fā)問卷就會知道嗎?他分享設計九陽豆?jié){機 D08 系列的案例,很值得借鑒。
九陽在 1994 年就做出豆?jié){機上市,2010 年找上 PEGA 的時候,已經有 16 年銷售經驗,而 Kyle 也在中國待了第 6 個年頭,不過在打造新設計之前,雙方還是歸零重來。
調研問受訪者認為豆?jié){機材質是金屬好還是塑膠好,90% 都回答金屬,比較沒有加熱溶出塑化劑的問題,而且好清洗,比較衛(wèi)生。設計師收到,著手進行測試設計,卻沒被市場買單,主因竟也是金屬,受訪者說「冷冰冰的,沒有親和力」。這……怎么改?
后來他們深入上海大媽家裡,弄清楚廚房是什麼樣子、豆?jié){機跟旁邊廚具餐具的關系、早上起來做豆?jié){的心情是怎麼樣的……,才抓到感覺。結論是用塑料包覆金屬,外印素雅花色,既有親切感,又兼顧健康和衛(wèi)生,上市大賣七、八百萬臺,這款 D-08 從此成為九陽豆?jié){機設計的分水嶺之作,上過中央電視臺報導,被暱稱「D-08 CCTV」,連目前官方簡介影片用的代表機型,也是這款。
Kyle 指出,如果不是接外案,一般公司內部設計者很難有機會碰上。所謂消費者需求,必須「沉浸」在裡面去找出來,不是用問的,而這也是做品牌該走的路,靠好的產品、獨特的體驗,像蘋果一樣,贏得忠實的粉絲。設計師要更謙卑地知道客人要什麼,以及分清楚是為自己做,還是為別人做?最好的當然是:你在為自己做的同時,又能被市場認同。
九陽豆?jié){機 D-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