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材料3D打印技術取得重大突破
來源:國際金屬加工網(wǎng) 瀏覽數(shù):
責任編輯:傳說的落葉 時間:2019-02-25 11:53
責任編輯:傳說的落葉 時間:2019-02-25 11:53
[導讀]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(fā)出了具有可調剛度的3D打印多材料驅動器,這可以避免因任務不同而不得不更換驅動器。
一般來講,剛性驅動器,也稱為夾持器,是機器人的標準配置;它們具有軟涂層,以避免劃傷機器人所接觸的任何物體表面,但最終驅動器必須相對堅硬,以承受所舉物體的重量。對于涉及到更輕、易碎物體的應用,硬性驅動器必須換成更軟、更靈活的驅動器?,F(xiàn)在,來自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(fā)出了具有可調剛度的3D打印多材料驅動器,這可以避免因任務不同而不得不更換驅動器。
這款驅動器包括一層活化形狀記憶聚合物(SMP),該材料可以根據(jù)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剛度。先前,嘗試用形狀記憶聚合物制造驅動器,其結果并不理想,響應緩慢,清晰度有限。但該跨國研究團隊使用直寫成型技術和多材料3D打印技術,將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插入驅動器中,從而研發(fā)出首個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軟性驅動器。
此項目的共同負責人之一,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科學和數(shù)學系的助理教授Qi (Kevin) Ge說道:“我們將商用噴墨多材料3D打印技術與直寫成型技術相結合,制造出全打印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驅動器,嵌入式形狀記憶聚合物層可以形成剛度可調性,而快速響應則由于嵌入式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。”
形狀記憶聚合物層使得驅動器的硬度是基材的120多倍,還不失靈活性,并且,得益于溫度控制元素,在僅僅32秒內,驅動器可以經(jīng)受整個冷熱循環(huán)(從25°C上升到70°C,然后回落至25°C)!葛教授說道:“變形驅動器在其僵硬狀態(tài)下甚至在釋放壓縮空氣之后,可以執(zhí)行荷載任務。更重要的是,冷熱循環(huán)可以在大約半分鐘內完成。”
此外,該團隊還設計了計算機模型,用于指導后續(xù)驅動器的設計。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博士后研究員、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元芳說道:“我們還建立了計算模型,以模擬首個驅動器的機械性能和熱電性能,一旦通過實驗驗證,這些模型將用于指導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驅動器的設計,并幫助提升負載能力。
當然,沒有經(jīng)過實踐檢驗,任何研究都是不完整的,所以研究團隊制作了帶有三個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驅動器的機械手,并演示了它舉起和抓取各種物體,包括燈泡和啞鈴。項目共同負責人Guoying Gu教授解釋道:“為了展示原型的高負載能力和形狀自適應性,我們設計了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驅動器的機械手,可以抓取和舉起任意形狀和10克到1.5公斤之間不同重量的物體。”3D打印驅動器,響應快速,剛度可調,它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出的機械手與人手有著相似的靈活性。人手具有動態(tài)剛度,這得益于骨骼、肌肉、肌腱、血液、脂肪和皮膚之間的協(xié)作,因此設計并制造出與人類的手十分相似的模型,是十分復雜的,但借助于3D打印,研究人員正在穩(wěn)步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!
TAGS:3D打印 TCT 輕量化

這款驅動器包括一層活化形狀記憶聚合物(SMP),該材料可以根據(jù)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剛度。先前,嘗試用形狀記憶聚合物制造驅動器,其結果并不理想,響應緩慢,清晰度有限。但該跨國研究團隊使用直寫成型技術和多材料3D打印技術,將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插入驅動器中,從而研發(fā)出首個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軟性驅動器。
此項目的共同負責人之一,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科學和數(shù)學系的助理教授Qi (Kevin) Ge說道:“我們將商用噴墨多材料3D打印技術與直寫成型技術相結合,制造出全打印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驅動器,嵌入式形狀記憶聚合物層可以形成剛度可調性,而快速響應則由于嵌入式加熱元件和冷卻元件。”

形狀記憶聚合物層使得驅動器的硬度是基材的120多倍,還不失靈活性,并且,得益于溫度控制元素,在僅僅32秒內,驅動器可以經(jīng)受整個冷熱循環(huán)(從25°C上升到70°C,然后回落至25°C)!葛教授說道:“變形驅動器在其僵硬狀態(tài)下甚至在釋放壓縮空氣之后,可以執(zhí)行荷載任務。更重要的是,冷熱循環(huán)可以在大約半分鐘內完成。”
此外,該團隊還設計了計算機模型,用于指導后續(xù)驅動器的設計。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博士后研究員、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元芳說道:“我們還建立了計算模型,以模擬首個驅動器的機械性能和熱電性能,一旦通過實驗驗證,這些模型將用于指導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驅動器的設計,并幫助提升負載能力。
當然,沒有經(jīng)過實踐檢驗,任何研究都是不完整的,所以研究團隊制作了帶有三個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驅動器的機械手,并演示了它舉起和抓取各種物體,包括燈泡和啞鈴。項目共同負責人Guoying Gu教授解釋道:“為了展示原型的高負載能力和形狀自適應性,我們設計了快速響應、剛度可調的驅動器的機械手,可以抓取和舉起任意形狀和10克到1.5公斤之間不同重量的物體。”3D打印驅動器,響應快速,剛度可調,它幫助研究人員設計出的機械手與人手有著相似的靈活性。人手具有動態(tài)剛度,這得益于骨骼、肌肉、肌腱、血液、脂肪和皮膚之間的協(xié)作,因此設計并制造出與人類的手十分相似的模型,是十分復雜的,但借助于3D打印,研究人員正在穩(wěn)步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!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納金網(wǎng)無關。其原創(chuàng)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(jīng)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
- 分享到:
相關閱讀
- 人工智能未來設計大2025年05月13日
- 人工智能快訊:微軟2024年10月23日
- 阿里云開源AI應用開發(fā)2024年10月23日
- 如何將阿里云服務器2024年10月23日
- 衡陽師范獲省計算機2024年10月16日
- 杭州文三3D打印創(chuàng)意設2024年10月10日
- 蘇州點鐵工業(yè)設計申2024年10月10日
- 2024年度中國皮革行業(yè)2024年10月10日
- 2024年世界:人工智能2024年10月10日
- 2024年湖南省“工業(yè)設2024年10月10日
精采專題
熱門文章
最新文章